Pell 方程
二次整数
对于二次有理数
,此处要求
是不含平方因子的整数。当以下情形成立时:
与
是整数,
或
。
与
是整数,或者
与
同时是半整数,
。
此时称该二次有理数
是二次整数。二次整数与首一整系数二次方程的解构成对应关系。
如果二次整数
的范数
为
或
,则它的倒数也是二次整数,恰好是它的共轭或者共轭的相反数。此时称它为整环
的 单位数,简称单位数。
可以证明,存在 基本单位数,使得全体单位数都可以表示成为基本单位数的幂(或幂的相反数)。它也就是对应 Pell 方程的 基本解,通解可以表示为基本解的幂(或幂的相反数)。
我们用 Dirichlet 逼近定理来逼近二次根式
。即有无穷个有理数(显然为正有理数)满足:

于是,下面的范数就有:

这是对范数拆出的两项进行估值。这也直观地说明只要有理数与
越接近,范数越小。
因此,范数较小的二次整数有无限个,进而采用一些手段,就可以推出范数为
的单位数存在,也存在无限个。
进而可以发现,对于所有
的渐进分数,配上系数之后得到的二次整数的范数都落在非常小的区间。由于
的渐进分数是余数循环的,只要其中出现使得范数为
的渐进分数,经过一个循环之后新的渐进分数凑成的二次整数也应当满足范数为
,即这个新渐进分数也是单位数。由于第
个渐进分数规定为
,对应的二次整数范数为
,那么只要计算每个循环节处前一个渐进分数即可。
根据上逼近与下逼近的结论,第奇数个渐进分数得到的范数为负,偶数个为正。即是否存在范数为
的二次整数取决于循环连分数的循环节长度是否为奇数。
最后还有一个结论,每经过一个循环,相当于旧的二次整数乘上了一个单位数,得到新的二次整数。因此上面得到的单位数是基本单位数。这样,就提供了一种 Pell 方程通解的直接计算方法。
连分数过渡到 Pell 方程的一些定理
定理:记
。如果有
,则
一定是
的渐进分数。
证明:分情况讨论。
当
时,根据
,有
。并且有

此时根据勒让德判别法,
是
的渐进分数。
当
时,原始方程
可以变形为
。变回上一种情况。于是
是
的渐进分数。由倒数定理,
是
的渐进分数。
定理:

式中的
也是拉格朗日连分数定理中的
分母。
证明:根据


消去
可以得到

根据有理项和无理项对应相等,有


分别乘以
、
,再相减,得到

证毕。
定理:当且仅当
,其中
是正整数,
是最短循环周期时,有
。
证明:
已经知道

是纯循环连分数。并且有


因此
和
从第
项起余项相同,第
项起分母相同。后续的
完全一致。
因为
,并且有纯循环的周期性,所以
。
纯循环连分数的余项也纯循环。当
时,有





根据
为最短周期,有
。证毕。
定理:如果
和
都是
的一组整数解,那么


也是方程的一组整数解。这是因为

Pell 方程
我们给出两个不定方程:
和
,若
为完全平方数,则第一个方程只有解
,第二个方程无解。
若
不为完全平方数,称形如此类的方程为 Pell 方程。根据相应的二次整环不同,一般研究的 Pell 方程分为
、
、
、
四类。
设
,它的循环连分数周期为
,渐近分数为
,则:
- 当
为偶数时,第一个方程的全体正解为
,第二个方程无解。 - 当
为奇数时,第一个方程的全体正解为
,第二个方程的全体正解为
。
还有另一种更加简单的表示方法:
- 当
为偶数时,第一个方程的全体解为
,第二个方程无解。 - 当
为奇数时,第一个方程的全体正解为
,第二个方程的全体正解为
。
这是循环连分数渐进分数与二次有理数乘法的对应关系。该结论由下面的定理给出。
定理:记 Pell 方程
使得
最小的一组正整数解为基本解
,则方程的全部正整数解为

证明:
假如有一组正整数解
不出现在上述序列中。因为
,所以必然有

两边同时乘
,也就是除以
,有

并且
也是一组整数解。有



因此
是一组正整数解。这与
的选取矛盾。证毕。
定理:对于具有奇数位循环节的
,记最小的一组满足
的正整数解为
,则满足
的所有解由

给出。并且
满足
,
满足
。
证明完全同上。
方程
必然有解,而方程
不一定有解,有解等价于连分数循环节长度为奇数。
定理:如果
连分数循环节长度为奇数,并且
存在唯一的平方和表示
,则两个方程
、
至少有一个有解。
如果了解高斯整数的知识,只有当一个数所有的
型素因子均成对,这个数才能进行平方和表示,此时平方和表示的个数就是这个数含有的
型素因子数的个数。
证明:
根据伽罗瓦连分数定理,对称的余项
和
循环部分恰好相反,因此互为倒数负共轭。
因为循环节是奇数,连分数展开中对称部分最中间的余项与自己互为倒数负共轭。记对称部分最中间位置下标为
。于是有


因为
的平方和表示是唯一的,所以下标
必然有
、
,或者
、
。
由于得到余项的前面的操作为取倒数,即负共轭,再前面为取整,下标
的余项
分母应当与下标
这项相同,即
。
由于连分数的结论有
的解为相应渐进分数,因此上述两个方程必然存在一个解,为下标
或
的渐进分数。证毕。
如果直接对方程
两端取模
,能够知道
。然而,这只是一个充分条件,而非必要条件。通过取模的方式确定什么时候方程有解,基本做不到。例如,可以给出一个无解的充分条件:
定理:如果
存在唯一的平方和表示
,并且
,则方程
无解。
例如对于
有
,于是
无解。
证明:
如果方程
有解,则两个方程
、
至少有一个有解。模
就得到了矛盾。证毕。
对于
为
形式的时候,有可能相应基本单位数的系数是半整数。此时有结论:如果
为
形式时,相应基本单位数的系数是半整数,则基本单位数的三次方系数为整数。
此时,上述方法求出的基本解不是基本单位数,而是基本单位数的三次方。
如果想直接求解
为
形式时的基本单位数,改令
,并规定这里的连分数第零项为半整数,重复上述操作,并将结果乘
(提出二分之一)。
例如当
为
的时候,
的半整数连分数表示为:
![\frac{\sqrt{5}}{2}=[\frac{1}{2},\overline{1}]](data:image/gif;base64,R0lGODlhAQABAIAAAAAAAP///yH5BAEAAAAALAAAAAABAAEAAAIBRAA7)

于是解得基本单位数
。
但是
为
的时候,
的半整数连分数表示为:
![\frac{\sqrt{17}}{2}=[\frac{3}{2},\overline{1,1,3}]](data:image/gif;base64,R0lGODlhAQABAIAAAAAAAP///yH5BAEAAAAALAAAAAABAAEAAAIBRAA7)

于是解得基本单位数
。它不属于半整数形式。
在
到
中,
,
,
,
,
和
的基本单位数属于这种分母中含
的半整数形式,而
,
,
,
,
,
和
的基本单位数属于非半整数形式。
如果快速求解第
个解(或第
个单位数),只需要求出基本解(或基本单位数),然后借助快速幂的想法去乘就可以了。注意乘一个二次有理数的时候,
与
的变化是一个递推关系。
如果要求从头开始连续若干个解(或连续若干个单位数),
与
的变化就是一个固定的递推关系,相邻三项一定满足特征方程,即基本解(或基本单位数)对应的二次三项式。即:
如果基本解(或基本单位数)
是对应的二次方程
的解,则有递推:

事实上,斐波那契数列(的一半)与卢卡斯数列(的一半)恰好组合成了基本单位数
的全体幂,即使引入负下标也成立。这是它们的很多性质的来源。
本页面最近更新:2023/2/18 07:57:07,更新历史
发现错误?想一起完善? 在 GitHub 上编辑此页!
本页面贡献者:Enter-tainer, Great-designer, Menci, NachtgeistW, StudyingFather, Tiphereth-A
本页面的全部内容在 CC BY-SA 4.0 和 SATA 协议之条款下提供,附加条款亦可能应用